首页 文案列表 专题片解说词 文化专题片 筑梦天下第7期解说词脚本|生态建筑

筑梦天下第7期解说词脚本|生态建筑

文案配音员:博渊
文化专题片 2580 分享

生态建筑

 

VCR:关于人类建筑破坏生态平衡的一些画面。

解说:每掀开一张日历,就有20多万个婴儿降生在地球上。人类目前消耗自然资源的速度比地球恢复资源的能力高出25%。地球上现有的房屋正消耗着全球40%的能源、释放着全球50%的温室气体。建筑对环境的危害已经远远超过了汽车以及其他所谓人类文明的产物。如何让人类的建筑体系跟生态系统一体化、与大自然相互共存,《筑梦天下》,我们一同走进另一个新的绿色世界,一个梦幻般的未来世界。

 

主持人:大家好,我是周瑛琦。首先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所生活的地球到现在有多少岁了?猜一猜?十亿?二十亿?都不对。正确答案是46亿年!46亿年,你想不到吧。人类要发展多少多少代才可以达到46亿年啊!因此呢,相比之下,人类存在的时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然而正是由于人类的出现,尤其是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的活动日益破坏着地球,几十亿年来地球上一贯的生态平衡法则,随着全球人口的激增而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与自然和谐共生”已仅仅是一句口号,亲近自然不过是很久远很久远的一个梦,当我们的楼房越来越高,当我们居住的房间越来越大,我们与自然的距离不是越来越近,而是越来越远。想想看,我们每天一上班,就跑进写字楼,一下班,就走进有围栏的社区,再走进楼门、电梯门、房门,然后把自己锁在一个有限的空间里,你的房间或许越来越大、越来越豪华,但这一道道的门却让我们彻底远离了自然,视觉所及全是冰冷的钢筋水泥丛林,而这些不断扩张拔起的建筑更是剥夺了大自然的地盘,怎么办?我们该怎么办?

 

飞出画面:这E的平方是生态环保意识建筑设计系统的标志  标题:(E 的平方)  

 

解说: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自古就不断地进行探索。100多年前,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的生物链理论,揭示了地球的生态平衡法则中最基本的一条就是循环利用,也就是说大自然不存在任何浪费。然而人类在追求经济与社会发展、追求舒适生活的同时,却产生出了太多无法继续循环利用的浪费,正是这些浪费导致了污染与生态失衡。那么,我们能否通过生态上的聪明设计,来让我们的建筑融入自然,让人类更加亲近自然呢?对美国建设规划大师威廉来说,答案是肯定的。

(出画面)

出本人图像 个物介绍 abBn2

威廉·麦克唐纳:

解说:威廉·麦克唐纳,唯一获得美国环保界最高荣誉勋章“可持续发展总统奖”的设计师,一本合著书《从摇篮到摇篮》,谈到商品和服务如何不但能创造经济价值,同时也能创造出生态和社会价值。表达了其资源的循环再生原则,强调的是物质的循环利用。传统的循环利用一般是‘下降性循环’,原料质量会在循环过程中不断丧失。而威廉提倡与之相反的‘上升性循环’,它的实质就是再利用,并且生成更好的产品。

 

采访:比如这个瓶子,它是聚酯对苯二甲酯做的,里面含具有毒性的重金属锑的成分,这是催化反应的结果生成的,因为所用的催化剂里含有锑元素,这个做法是很愚蠢的,其实我不需要瓶子里的锑,它本来是一种很好的原料,可以永久地反复使用,可是现在却只能处理成公园里的板凳,没法再利用了,加上其中含有微量毒素,虽然它不会影响你喝水,但对整个环境确实造成影响,使环境被致癌物质所污染,所以这种设计是最糟糕的,完全没有必要用催化剂。

 

主持人:这个瓶子理论诠释起来很通俗易懂,但威廉提出的循环理论却有更深的含义,这就是人类与大自然应该建立起一种亲密的关系,让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成为大自然的一部分。我想每位坐过飞机的人都可能会又这样的经历,长途的飞行当中,你感觉口渴了,一举手,热情的空姐马上会给你递上一杯水,还会微笑着对你说一声:“请慢用”,可有时候往往一杯水解不了渴,当你再次请求空姐服务的时候,空姐又会拿个新的杯子热情地递到你面前。所以我经常会想,一个人喝水需要两个杯子吗?航空公司在位乘客热情服务的同时,有没有想到一个水杯的分解需要上百年的时间?难道组成水杯的原料的价值就仅仅如此?其实和众多其他生物一样,人类本来就是生物的物种之一,我们在力求人类繁荣的同时,也要保证整个自然循环系统的正常运转,而不应该因为我们的自私掠夺而断掉整个生物链,从而成为生物链的最后一环。

 

解说:生命为了维持生存,必须有发育和生长的条件,要有阳光和自由能源,必须具备对有机物及其繁殖有益的生化运作环境,需要健康安全的自然循环系统。但是,地球上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水,正发生着恶性的循环。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由于人类过度地消耗海洋资源,海洋中90%的鱼类消失,因此人类又继续向深海进军。人类过度地向海洋排放无法分解的物质,比如生活垃圾、化学物质等,这些往往被海洋鱼类摄入,而这些鱼类又被人们捕捞成为人类餐桌上的美食。如此的恶性循环,使地球上整个生物链的质量产生重大的打击。

 

采访:

看到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整体恶果,我们就应该停下来深思片刻,说一声 等一等,这难道是我们想要的设计吗?难道我们想要释放有毒的水银吗?我们是有意想造成气候变化吗?我们有意想污染大海吗?第一次工业革命并不是设计出来的,因此当我们呼吁进行工业再革命时,我们关注的是整个体系,如果能设计出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设计好如何让它运行?怎么制造产品来迎接未来新的工业革命?

 

解说:威廉在《从摇篮到摇篮》一书中说,世间万物都应该安全永久地回归土壤,或者安全永久地回归到工业,比如纸盘子,我们为何不在纸盘中加上氮元素,以便扔掉后能够回收利用呢?而诸如汽车或计算机等产品,都是能够回归到汽车和计算机本身的,而目前这些东西却成了有毒废品到处扔,为何不让它们回到闭合循环中去呢?所以我们今天的设计,无论是工业、楼房甚至建设规划,都应该遵循自然规律,让它们与大自然,不是相互排斥而是和谐共存。

 

 

采访:01.15.28梅森·加德斯:《新观点季刊》编辑

另一点就是更明智,说到这里我觉得应该提到一个词,工业革命前的老词”节俭”,节俭不是贫穷,节俭是指更明智地利用资源,同说之间说过的那样工业革命的意思就是,把自然被当成一种取之不尽的资源,事实不是这样的。

 

解说:改变‘取材、制造、浪费’的传统工业模式,设计可回收的产品,用这种聪明的模式进行生产和消费,以求随着消费的增加,地球也变得更健康。

 

0:44:18,920 -->  0:44:19, 40

瑞·安德森 接触面公司创立者     

我觉得工业体系必须重新建立,如今,工业系统的产量在从开采水源,到制造出成品的过程中,这些成品最终变成垃圾或被焚烧,每生产一车成品,最终会产生32车垃圾,这虽然令人难以置信但却是真的。

 

0:58:51,960 -->  0:58:53,871威廉@麦克唐纳

现在,我们所有64亿人如何重新规划设计呢?把设计当成是人类意图的第一个信号,环境设计碳中和城,比如我们需要新的思考,把材料当成很宝贵的东西,建立起一个完整的”摇篮到摇篮”的循环而不是”摇篮到坟墓”。

 

采访:关于生态环境的迫害,让我情不自禁地想到我们的下一代,其实这些都是常识,我们跟孩子们说,他们都会理解,而且立即就会确立对生态建筑的想法,我们该如何热爱我们的孩子们,如何热爱所有的物种,这是对孩子和万物的一种永恒的热爱方式,而不只爱我们自己的孩子了,也不只是现在热爱我们人类,我设想自己只是宇宙中的一粒尘埃,经过20亿年之后,我们积聚成现在这个样子,下一个20亿年我们将再分散成尘埃.因此这其实是一种游戏.看你是在玩什么游戏,对我来说,这是充满乐观和希望的游戏,因为我不想玩悲观而贫乏的游戏,每天早晨醒来我都要感到乐观,我毕竟是个设计师。

 

主持人:的确,在漫长的时间长河当中,人类作为一个物种存在的历史是极其渺茫的,更何况单一的个体,宇宙永远都是零和博弈的游戏,一切都将回归于循环,我们存在的真正意义在于让这个游戏充满乐观和希望,让循环能够在我们下一代的身上继续,而不是在我们手中终结。威廉的设想是:希望能找到一个办法将古老的宝藏得以续存,希望未来世界是美丽的、没有污染的、低成本的,有清洁的水、安全的土壤、充足的能源,人们心情舒畅地生活在一起,像童话一样,真美!能实现吗?人类正在努力,一些建筑设计师居然把假肢器官和生态建筑联系在了一起?怎么回事呢?不要走开,马上回来。

 

Part2

VCR:安装假肢的画面。

 

主持人:上个世纪中叶,仿生学的兴起。它的兴起说明身为高智慧物种的人类已经意识到低智慧物种比人类更能适应大自然,并开始向它们学习如何与大自然融为一体。那究竟什么叫做仿生学呢?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水里的鱼,都会有个鱼鳔,它是控制鱼在水中上浮和下沉的一个重要器官,于是人们根据这一原理制造出了潜艇,并且首次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功运用,这就是仿生学。有一位叫肯·杨的设计师从研究假肢器官当中受到启发,开创了绿色生态建筑的新领域,他把建筑比喻为假肢器官,把地球或生物圈类比为人体或受肢体,如何让受肢体接受并适应假肢器官而不产生任何负作用,这样的理念也同样适用于建筑和地球之间的关系,通俗一点说就是,建筑要像人体的假肢一样,与地球合为一体,而且没有任何副作用,哈,这是一个多么形象的比喻。

 

解说:1971年建筑设计师肯·杨开始研究仿生学,仿效大自然的途径,从事研究假肢器官的工作,他说:“(进本人采访)人能有假胳臂或者假膝盖,能有人造髋关节、人造心脏等等,假肢器官跟受肢体必须能结合成为一体,这个受肢体就是人体,我又想到同样的道理 我们的一切建筑相当于假肢器官而受肢体或人体就相当于地球或者生物圈。

 

VCR: 新加坡图书馆的视频

 

解说:这座现代美观的新加坡图书馆是肯杨的心血之作,这座外表并不特别的建筑蕴含了肯杨几乎所有生态建筑的理念,环保、美观、低成本,三者如此完美的结合,即便是在今天也很难实现。如此超前的建筑设计理念,在当时是如何获得建筑商青睐并最终得以实施的呢?

 

采访:克里斯多夫·贾

刚搞这项目时,我们提出了40个方案,最后有6项被选中,我们就建立命题并搞了设计竞赛,选定由肯·杨负责建筑设计,记得第一次见到他时,我问他,你这建筑准备怎么设计才能满足客户的要求呢?他说:“这我能做得到,我要把这座建筑设计成绿色建筑,让它经受得起时间的考验”与此同时,他还把建筑设计得很美观,因为住户都希望有漂亮的房子。

 

解说:肯扬与他的同行们把室内的所有功能都结合成一体,利用玻璃色调的自动调节原理,来自动减少或增强室内的光线和能源,这样的外观和先进的环保理念,不由得让人惊叹。有趣的是,房子里的人根本就看不到这些技术。这样的设计,比普通建筑节省约80%的能源。

 

采访:吉姆·里德:

这个电梯是个显著的例子,当电梯里没有人的时候,它就会自动停运,一旦有人来它就自行启动。

 

主持人:上世纪60年代,能源价格是便宜的,设计师们可以随心所欲地设计建筑形状和空间大小,不用去考虑气候和生态等问题,消耗能源就象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而今天,拿中国来说,越来越多的有钱人到处购置房产,有常住沿海的富人到内地买房,也有不少内地的富商选择到沿海一带置地,爲什麽,我不知道,可是有一点,我们大家都知道,一个人反正从出生到终老也只能够睡一张床,谁能同时谁两张床?何必?静心想来,我们才发现我们身边的资源正逐渐枯竭,而节俭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在生存发展的过程当中,不能像美国当年一样用经济去而已掠夺有限的资源。我记得有人跟我说过这样一句话,他说人类是自然之王。现在想来,这句话并不算正确,因为现在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已经被破坏,而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承担起破坏自然生态的责任,因为生态危机是全球性的,如何节约能源和利用清洁和、再生能源,成为现在主要研究的课题之一。

 

解说:地球生态灾难很难形成,可是一旦形成,就极容易形成摧毁性的破坏。

 

采访:

0:43:18,560 -->  0:43:20,120康斯坦萨

正确地说,如果把全球每年的经济算进来,共是18万亿美元,也就是说我们为自然界付出的经济代价,等于全球收入的两倍,而在传统经济学家都不会想到这一点。

 

采访:

1: 0:35,640 -->  1: 0:39,269

关于可持续性的设计,有趣的是,它不必是某种固定的模式,在过去几年中我们发现,新型设计其实是隐形的。

 

采访:克

比如说这些被称作‘光架’的设计想法,它属于低技术结构,可以把光线投到建筑里,以此可以减少人造光的需求。一天里只有50分钟时间有阳光直射到建筑里。人们需要采光的一些空间但也并不是真正强光直射,在这50分钟里自动遮蔽装置会启动遮光从而使整个环境都很舒适,这样整个白天就不需要开灯了,用的全都是自然采光,这又省了一笔运作成本,我们要琢磨的就是这些建筑、工程和定位等方面的问题。还有人的视觉以及计划要求等,最终设计结果所花成本总比初次设计要少而且令人十分开心。

 

采访:1: 1: 3, 80 -->  1: 1: 4,91

又比如蜘蛛,这只美丽的圆蜘蛛正用网捕捉飞虫和战坪,然后用它腹部的体液里的化学物质转化它们,合成的这种材料,是同重量的钢强度的五倍。

 

 

解说:正是这些创新的细节设计造就了这一成功的绿色建筑,而每一个小细节的设计并非都需要复杂高深的建筑科技,而是从实际出发充分运用了绿色环保理念。

 

采访:肯·杨:

你注意的话,就会看到这建筑中间有个通风井,你知道这个天井实际是非空调的空调空间,我们在这儿建了通风井之后,风就会直接吹到屋顶,屋顶是半多孔的天花板,上面有很多百叶窗,使热空气不会积聚在屋顶上,而是向四处散开,这样风从下面刮上来,沿着通风井吹到上面,从房顶出来,这样房屋被风吹的表面就增加了,使自然通风得到加强,让整个楼房都感到凉爽,从而减少了使用空调所需的能源,这种建筑不仅适合于热带地区,也适用于对气候条件要求高的人,他们一走进建筑就会感到舒服。

 

解说:肯·杨的设计项目内部有14个花园分布在四处,其中只有两个花园是在地面上,其余都分布在楼房各处,因此营造了绿色的环境,在书房里,你无论做什么都觉得很舒适。楼房空地是人们进行社交活动的区域,人们从外面进来或者从里面出去都可以享受这片空地,边交谈边欣赏植物、享受舒适的生活环境。

 

主持人:

肯.杨作为设计师,他的建筑节能理念真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但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其实节能就在我们身边。在日本,每年举办各种“抠门大赛”,有一个名叫小幡玻矢子的人,从这样的比赛中脱颖而出,一跃成为了日本的明星。什麽明星?不是歌星,也不是影星,而是抠门之星,这个抠门,指的就是节约。你猜猜她是怎么抠门的?她装肥皂从来都是把肥皂放在小一号的肥皂盒上,这样就能避免肥皂沾上盒子里的水。她总是得意地说,她的朋友们用完第二块肥皂以后,她的第一块肥皂还没用完呢。怎么样,够会省的吧。小幡玻矢子认为,这样的抠门并不是爲了省钱,而是爲了节约地球上的资源,钱花出去了可以再赚,但是资源没了,那就什麽都没了。如果一个小朋友从小就能管好一块肥皂,那么当他长大猴,或许能管住一栋大楼,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嘛。由此看来,肯.杨也是这样一个人呢。

 

采访:肯·杨

如果有可能我们应该在建筑地点尚未遭到人的破坏之前,先把它改造一番,以提高场地的质量,这是使大自然和人成为一体的第一步,下一步就是系统地把两者融合在一起,然后再充分利用绿色大丰收的设想,可能的话,你还可让墙壁也长出树来。

 

VCR:一些可以表现出图书馆绿色节能的视频。

 

采访:1: 3:36,880 -->  1: 3:38,552 

如果我们把树当成一个设计,它制造氧气吸入碳,固定氮过滤水,为数百个物种提供生存的空间。大阳能形成合成糖和食物制造氧气进行自我复制。如果把一座建筑设计成树一样,那会怎样呢?把一座城市设计成一座森林,那会是怎样呢?如果一座搂能进行光合作用,那会怎样呢?如果它能吸收太阳能并把它转换成混合照明系统,那么就可取代白天的人工灯光,如果它能吸收太阳能并把它转换成能进行生产的能源那会怎样呢?

 

采访:肯:

在受到人类干扰之前,大自然以共生或停滞状态存在,我们人类的作为干扰了大自然的循环和进程,因此我们应该努力把尽可能多的有机成分带到建筑环境中来,以便把人和大自然有机地结合起来,所以我认为作为绿色建筑,设计者最大的课题是解决与大自然融合的问题。

 

主持人:肯·杨从仿生学衍生出来的绿色生态建筑理念,还真的是令人耳目一新,建筑和自然融合了,那么我们人类和自然不就贴近了吗?我们也就不再是自然的破坏者,而是自然的一部份,那我们所拥有的就不仅仅是一座房子,而是整个自然空间,这将是一个有着任意形态的空间,多爽!我听说还真有这样一种房子,不但轻便节能,而且还可以让你自由改变的空间,你相信吗?

 

Part 3

主持人: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没有房子的时候有个小房子就可以了,有了小房子就想要大房子,有了大房子又想要装修豪华的好房子,可在有些人看来,装修豪华、家具满满的房子可不算是好房子,那什么样的房子是好房子呢?你有没有想过,有一天你家的房子里面什么家具也没有,所有家具都可从地板、天花板上拉出来或者折进去,你随时都能拉出厨房或睡床来,而且你可以不跟供应商接触,不跟公用电力和物业公司来往,完全靠自己供电,自己解决水源,自己处理垃圾,就像在太空站一样完全独立,哈哈,这样的房子——我是没想过,但是有人想到了。

 

解说:这是索贝克博士的居所,是他亲自设计建造的,这所房子所蕴含的生态理念与新加坡国家图书馆有异曲同工之妙。

 

解说:新加坡,东南亚最大的海港,全球金融中心。繁忙的都市里,新加坡国家图书馆悄然树立,它的设计,最大的特点就是节能。在这里,白天不用开灯,完全可以实现自然光的照射,天然的通风省下了足够的电力,室内的地毯、墙壁织物和一些具有足够强度的当地木材等材料,使建筑对环境的破坏减小到最低,而且能够循环重复使用。

 

解说:索贝克博士把工程学知识用到建筑学上,把对建筑学的远见卓识用到自己的建筑设计中,他跨越了建筑学和工程学两个专业知识领域,把这两个领域所承担的道德责任,都贯穿到对环境的保护上来。

 

采访索:

在这儿所做的,是把透明性用到第三维空间上,在房子上下左右,横竖扫描都是透明的,至少我认为这是一个大的进步,它很接近于生活在肥皂泡里,这是我一直抱有的念头,这涉及到我们将来的生活,涉及更长久的未来生活,这些变化在建筑学上有重大意义,我很感兴趣。

 

解说:

从概念上讲,这已经属于低能源建筑了,房子的制冷或取暖都不需要耗能,不但能自行提供光电能源,还能供应新鲜空气,整个建筑都没有烟囱,一切都向绿化方向靠近。就象是生活在大自然中,体验着自然光,躺在床上也可以欣赏房子周围的美景,融入自然变得如此真实。索贝克博士在盖房的时候还发生了一件很有趣的小插曲。

 

采访:维尔内·索贝克:

在运来钢架结构盖房用的的那天,我太太给我打电话说,建筑商承诺今天把房子盖好,可是他们来的大货车里东西很少,你得给他打电话,告诉他最晚明天把其余材料都运来,我就给他打了电话,他回答说,我们什么都运去了,所有东西都在货车上了,总共只有10吨重,所有结构一律都用螺栓固定,没有焊接也没有粘贴等这类东西,所有装配结构都是一件件制造出来的,而且随时可以送回回收厂再利用。

 

解说:在这幢 R129 房屋里,索贝克博士通过一种完全脱离电网的想法来实现与大自然的协调共存。这是索贝克博士第一次用这种承载用胶来粘贴这么大尺寸的建筑材料,这是迄今最薄的玻璃材料,长50米宽8米的整张玻璃,厚度仅为10毫米,按比例只有鸡蛋厚度的十分之一,就像纸张一样薄。这当然只是实现索贝克博士房屋透明化的第一步,建成直径为20至25米的玻璃壳房子。而他的下一步,就是设计出能随时拉出厨房或睡床的那套空房子。

 

采访 索:

如果有人来问怎么设计才能做到材料用得最少?.这个学问从建筑学科是学不到的,你该让他研究航空学,我们就是从航空学中学到的,他也可以在航空学中学到,这就是我的意思.

 

解说:

在德国斯图加特大学轻结构研究所里,索贝克带领他的研究生为解决未来建筑的设计,研究有关提高效率以及可持续性等多种问题.

 

采访 索贝克:

我们想让学员能处理最复杂的问题,设计出最轻的房屋结构,这是结构工程师面前最复杂的难题,例如,在同一时刻,一个结构承受着很大的负荷,其余结构承受的负荷却远未满载,那么有没有可能让其余结构能分担部分负荷,比如用什么人为的办法,把负荷转移到未满载的结构上,你如果能用巧妙办法解决这个问题,那就可以节约一半的材料。

 

采访 克里斯丁:

我们所做的是用能量来取代材料,但在这儿你可以看到这种移动不需要太大,就可以给系统带来很大的变化。

 

主持人:三位设计师为人类未来房屋的建设做出了示范,对我们来说,那就像梦一样遥不可及,或许我们这一代人已无福享用这样的房屋了。想想真让人有些伤感,人类在迈向文明的进程中,付出了无法挽回的惨重代价,以致我们在高度文明的今天,却极度怀念和向往那与大山、与河流、与天空、与动物亲密接触、相依相伴、水乳交融的岁月,今天,当我们拥有了所有我们想拥有的一切时,我们却失去了原本最本真最原始的自然,现在我们该做的难道还是一味地发展发展再发展吗?人类是不是应该放慢脚步,停下来仔细想想,我们该如何把自然还给后代、如何把健康还给地球?如何将更多的绿树、山石留在我们房屋的周围……闭眼幻想一下,每当太阳升起,阳光照进窗户,我们推开窗就能看到眼前的绿色、呼吸着大自然吐露出的新鲜空气,听着鸟儿悦耳的啼叫,闻着花儿清新的芬芳,没有刺耳的噪音,没有浑浊的空气,感受头顶星辰、手摘白云的意境,那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那时,我们才能说,我们终于回家了。

免责声明:以上整理自互联网,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我们重在分享,尊重原创,如有侵权请联系在线客服在24小时内删除)

为您的创意找到最好的声音

平台累计配音,超40,050,000 分钟

  • 品质保证
    15年专注网络配音行业 500+国内外专业配音员
  • 多种配音
    中文多场景配音 提供小语种配音
  • 公司化运作
    提供正规发票 签订服务合同
  • 双重备案
    工信部公安双重备案 取得文化经营许可证
  • 7*14全天候服务
    公司实现轮流值班 9:00-21:00都有客服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