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案列表 专题片解说词 文化专题片 《听得见的博物馆》第三季 第28集 “太原城隍庙”解说词脚本

《听得见的博物馆》第三季 第28集 “太原城隍庙”解说词脚本

文案配音员:语慷
文化专题片 1454 分享


听得见的博物馆,大家好。今天要给大家介绍著名的太原城隍庙。太原城隍庙是太原府城内现存的唯一一座明代城隍庙。太原城隍庙现仅存东配殿及钟、鼓楼。

《听得见的博物馆》第三季 第28集 “太原城隍庙”解说词脚本

据《永乐大典•太原府》记载,晋阳古城在烧毁后,距它东北方向约35华里的汾河东岸建设太原宋城,同时记载城隍庙初建于开远门(即迎泽门)内东侧。金、元时期因战火又迁址城西南角的三桂坊。明洪武三年(1370)明朝正式规定了各府、州、县城隍神的等级后,太原府城隍神封为“公”,名曰“威灵公”。同年太原府大兴土木,扩建城池,将城隍庙迁建至城内西北处,即现太原城隍庙位置。清顺治《重修城隍庙记》记载明嘉靖十八年九月二十二日(1539)毁于香火,规模与形制无考,次年六月(1540)在其废墟上重建。直到民国二年(1913)太原军政府革除封建祭祀将其废弃,后开办平民工厂,由西北实业公司统管。解放初由太原印刷厂接管。太原印刷厂曾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八十年代屡次扩建,将庙内殿宇大多拆改为厂房,现仅存钟、鼓楼及东配殿,于2010年进行修缮。

《听得见的博物馆》第三季 第28集 “太原城隍庙”解说词脚本

根据清《阳曲县志》记载:庙内为三进院落设偏院,坐北朝南,中轴线上存有戏台、山门、二道门、大殿,大殿、寝殿,两侧分别建有牌楼、钟鼓楼、配殿、角楼等。偏院位于城隍庙主轴线西北方,为开阔的果菜园。根据由山西陆军测量局于民国八年(1919)八月实测,次年印制的《山西省城详图》可以看出城隍庙当年规模。民国废弃城隍庙后进行了扩建,成为四进院落,南起城隍庙街,北至西三道巷,东达大北门街,西止营房街东侧。据图中比尺计算其占地面积8.5万平方米,足以证明太原府城隍庙当年规模之宏大。除规模宏大外,我们通过法国汉学家沙畹在1907年10月7日所拍城隍庙老照片可得知当年太原城隍庙的建筑形制讲究,两侧为八字墙,典型的山西清代样式;照片还可看出当时存有东牌楼,牌楼为四柱三楼式结构,前后用戗柱支撑,歇山屋面,正中匾额上“灵通元造”四个大字依稀可辩;山门为硬山顶,位置比现存钟鼓楼纵轴线向南突出;二道门为悬山,明间前檐柱盘龙;大殿面阔三间设围廊,重檐歇山顶。从照片内容反映出了太原府城城隍庙当年建筑恢弘与富丽堂皇。

《听得见的博物馆》第三季 第28集 “太原城隍庙”解说词脚本

太原城隍庙现仅存钟楼、鼓楼及东配殿三座建筑。钟、鼓楼位于已毁山门两侧,均为二层高台建筑,一层为砖券洞,楼梯相对建于一层高台内侧;二层为五开间围廊重檐歇山顶。东配殿建筑造型较为特殊,从正面看为五开间重檐歇山顶,而从背面看为单檐歇山顶,为何会有这样的视觉差呢?其原因为前檐加设廊建成歇山形象,但在两侧及背面没有,这是太原地区常用的一种建造形制,既满足建筑等级也节省了建造材料,也是我们俗称的“面子形象”。

《听得见的博物馆》第三季 第28集 “太原城隍庙”解说词脚本

太原城隍庙祭祀活动也是非常重要的。据清道光版《阳曲县志》“礼书”载,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为城隍爷大祭之日,由当时的太原知府率领文武官员,亲临庙内贡献羊、酒、丝绸等等祭品,进行隆重祭祀仪式。官员祭祀仪式结束后,百姓便可随意入庙祭拜游览。同日城隍庙周围的大小街巷里,到处都是搭棚摆摊的商铺,各种日用百货、地方小吃应有尽有,形成十分红火热闹的独有庙会。庙会要持续两三日,才会逐渐散去。后城隍庙建成平民工厂后,庙会传统也随之中断。

城隍庙在当时社会中扮演者“劝人为善,守护生死”的角色,担负着监督地方官员廉政清明的重要职责。留存至今的太原府城隍庙,静静耸立于原址上,向人们诉说着历史的沧桑变迁及昔日的辉煌。

免责声明:以上整理自互联网,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我们重在分享,尊重原创,如有侵权请联系在线客服在24小时内删除)

为您的创意找到最好的声音

平台累计配音,超40,050,000 分钟

  • 品质保证
    15年专注网络配音行业 500+国内外专业配音员
  • 多种配音
    中文多场景配音 提供小语种配音
  • 公司化运作
    提供正规发票 签订服务合同
  • 双重备案
    工信部公安双重备案 取得文化经营许可证
  • 7*14全天候服务
    公司实现轮流值班 9:00-21:00都有客服
更多